院校新闻
回国者博彦科技财务疑云
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失败,又辗转回国到A股成功IPO,博彦科技(28.91, 0.91, 3.25%)备受市场质疑。投资者普遍担忧该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数据无法得到美国市场认可而导致上市未果。
博彦科技主营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业务。早在2004年开始尝试赴美上市,历经数年努力,终因业绩增长与公司治理等诸多原因,2010年戛然而止。或许在大股东眼里,海外上市挫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国内反而获得更高估值。而在海外成功上市的同行业者,却纷纷陷入退市困境中。
近日,有投资者向《价值线》投诉称,同为软件外包业企业,博彦科技业绩迥异同行,且存在控股股东注册信息和财务数据不实,财务数据是否存有“猫腻”值得市场关注。
博彦科技业绩遭质疑
从2000年至今,国内软件产业规模保持了接近30%的平均增速,进入2011年以来,在国内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的局面下,软件产业也开始加速放缓。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4月份,中国软件(39.49, 0.41, 1.05%)业出口已经连续超过20个月处于低增长态势。2013年前4个月,外包服务出口25.7亿美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1~3月回落4.2个百分点。
中国软件服务外包增长放缓,从高峰下滑增速持续减缓的势头似乎还将持续,以前,中国软件企业赴海外上市成潮。但自2011年东南融通事件以来,2012年,经纬国际、宇信易诚、千方科技、普联软件先后主动从纳斯达克市场退市。同时,业界掀起一股企业并购热潮,文思和海辉合并为文思海辉,博彦科技低调收购美国大展公司在华的6家全资子公司,远程动力、微软国际、神州数码等公司共发起了数十次并购交易,其密度和规模远远地超过了以往水平。2013年,业内大佬文思海辉、软通动力、亚信联创等相继宣布私有化,外包业已进入深度调整阶段。至2013年6月,中国涉及软件外包业务的企业都已宣布或完成从美股市场退市。
但是并购或私有化却并没有带来业绩的“暖春”。日前,“中概股”公司软通动力与世界级的IT外包服务提供商柯莱特相继发布了201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软通动力净营收为1.113亿美元,净亏损为190万美元,与第二季度亏损额相同;柯莱特净亏损165万美元,而其2012年全年的净亏损达到4040.2万美金。
东软集团(14.35, 0.69, 5.05%)董事长刘积仁评价,彼时的并购,不过是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背景下的抱团取暖。中国软件外包业通常的商业模式就是通过“卖人头”、卖项目盈利,而利润也相对拥有自主软件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薄弱。
但相同的行业背景和并购模式下,博彦科技却实现了业绩的逆袭。半年报显示,博彦科技201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36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60万,分别同比增加80%及41%,扣非后净利润5214万,同比增加41%。公司三季报预增30%~70%。
但值得注意的是,软通动力背靠IBM和华为的大树,几经奋斗仍未翻身;而作为世界IT外包服务巨头的柯莱特,业务范围中也不乏REP偏高端咨询等高大上服务,两者无论从规模、客户和研发实力,都强过博彦科技,为何业绩表现却远不如曾在美国IPO失败的“后进生”博彦科技?
由于博彦科技存在控股股东注册信息和财务数据不实,且涉嫌在A股上市前操纵利润,掩盖其曾大幅亏损的事实,其目前迥异于同行的业绩表现令人质疑。
控股股东注册信息与财务数据不实?
博彦科技的第一大股东北京博宇冠文管理咨询公司,持有该公司15.69%的股权比例,在“发行人控股股东情况”部分披露其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1号院2号楼18层1812号”。
然而经查北京市工商局备案信息,北京博宇冠文管理咨询公司的实际注册地址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2号2楼1111室”,与招股书披露地址相距甚远。而“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1号院2号楼18层1812号”的注册地址则归属于“北京思雅龙凌科贸有限公司”。显然招股说明书中针对实际控制人工商信息的披露存在差错。
此外,博彦科技的控股股东中包含三个法人单位,为博宇冠文、慧宇和中和惠通恒和,对博彦科技的持股比例则分别为15.69%、14.01%和13.34%。这三个法人的注册时间均为2010年5月下旬,且注册资本均为10万元,实际控制人也均为博彦科技此前红筹架构中博彦国际的实际控制人,显然这是为了解除博彦科技红筹架构进而实现国内上市所临时设立的壳公司。
但是这三家壳公司的规模却不小,招股说明书“发行人股东情况”部分披露,截至2011年上半年末,博宇冠文的净资产金额为5110.95万元,慧宇和中的净资产金额为4674.51万元,惠通恒和的净资产金额为4473.01万元,而三者在2011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则分别为268.64万元、234.27万元和229.72万元。
奇怪之处在于,在2010年5月成立的注册资本仅为10万元的壳公司,其净资产为何能够在短短一年间飙升至4、5千万元?此间巨大的差异额又是从何而来?
从三家股东对博彦科技的持股比例来看,均应采用成本法核算长期投资,因此并不存在根据博彦科技净资产调整长期投资账面余额,以及按照博彦科技实现净利润按比例调整权益法投资收益的核算过程,因此博彦科技是不可能向三家法人股东提供净资产巨额增值的空间的。
同时,招股说明书“同业竞争情况”部分披露,三家法人控股股东“主要从事投资业务”且“除持有博彦科技股权外,无其他对外投资情形”,这意味着源自博彦科技的投资收益构成了三家法人控股股东的惟一利润来源。
这里面很可能存在一个严重的信息隐瞒,就是三家法人股控股股东除了持有博彦科技的投资以外,还存在有其他金额巨大的投资项目,却未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应有的披露,博彦科技在隐瞒什么?
IPO前疑有利润操纵 2010年上半年大幅亏损被掩盖?
如前文所述,博彦科技在2010年5月31日账面净资产金额为10376.96万元,考虑到2010年5月5日通过的董事会决议向原股东博彦国际分红2200万元,则相比2009年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资产16727.01万元大幅下降了4150.05万元,这势必对应着博彦科技在2010年上半年曾出现巨额亏损。
要知道,该公司2010年全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金额也不过5531.52万元,这就意味着按照博彦科技公布的数据,在2010年上半年巨幅亏损4150.05万元,而在下半年则大幅盈利了9681.57万元。
但事实上博彦科技的经营业务并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波动,发生在2010年上下半年的盈亏大变动又是怎样产生的?这不得不令人怀疑此间存在着严重的利润操纵,而目的则无非是为高管人员低价入股所做的铺垫和准备。
此外,离奇的是,博彦科技2010年内销收入金额为12085.59万元,对应增值税销项税发生额为2054.55万元,但该项目却并未体现在现金流量表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科目发生金额中。
如果不是该公司将内销业务视同为外销业务、进而偷逃了增值税款,就只能推测其存在虚增收入的行为,至少经过了增值税和往来款调整后的营业收入金额,无法得到现金流量表相关数据的佐证。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