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公司管理与研发支出会计处置
公司治理核心内容,清华财务培训班,是委托人和署理人的利益抵触问题。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别性,上市公司“一股独大” 现象较为广泛,在集中股权构造下,重点不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而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办问题。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作为一种弹性较大的会计政策,天然有可能被公司利用来进行盈余管理。由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高会使公司当期利润降落,不利于粉饰对中小股东利益侵犯的不良成果,且上市公司还面临着经营业绩差所导致股价下跌的压力。为避免这种现象,第一大股东凭借其对公司的控制力,选择降低费用化比例以进行正向盈余管理,调高当期利润。有鉴于此,本文提出:
基于以上假设和变量定义,树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由于回归结果显示出两职兼任与独董比重显著线性相关,虽两者不存在严峻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但仍会对回归模型产生一定影响,为了避免解释变量间相关性对回归结果的影响,鉴戒相关处理(杜兴强,2007 ),我们分辨剔除两职兼任和独董比重,同时采取后向筛选策略剔除控制变量中t检验值最小的调整资产负债率再次进行了回归分析,筛选出调整资产负债率后,显示在两职兼任与独董比重两个变量中,回归方程剔除前者的后果更好,且F值和拟合度都比考虑全部变量的结果更高。
四、研究结论
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显著负相关。由于“一股独大”易造成对中小股东的损害,使其资金侵占程度较高,因此大股东往往会降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利用正向盈余管理掩饰资金占用的不利效果。为了减少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应尽量避免股权高度集中,使大股东持股比例适度平衡,构成制衡作用以避免单个股东利用其相对控制权把持研发支出会计处理而进行盈余管理。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公司管理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同时研究者也留神到会计政策抉择已成为企业实现盈余治理的手腕。那么在不同公司治理前提下,研发支出会计处置与盈余管理又有怎么的接洽?本文在新研发支出会计准则框架下,从盈余管理视角对公司管理和研发支出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实证研讨,旨在为上市公司治理及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完美供给实践参考。
Peasnell ( 2005)发现公司独董占比重越高,董事会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动约束越强。独董监督力越强,越能抑制经理层和大股东操纵会计数据,使得会计政策体现出更强的盈余稳重性(赵德武、曾力、谭莉川,2008 )。盈余稳健性被定义为“不预期盈利,但预期全部的丧失”( Bliss, 1924 )。然而经理层与大股东都有违反盈余持重性的志愿:由于经理的薪酬往往与经营业绩直接挂钩,所以经理在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上就会偏向于降低费用化比例,延迟或暗藏支出,提前反应甚至虚增利润;大股东具备股权再融资偏好,为此选择降低费用化比例以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独董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是通过抑制股东和管理层的正向盈余管理来实现的,故本文提出:
【论文症结词】公司治理;研发支出;会计处理;盈余管理;费用化比例
PROGR:研发进展阶段(掌握变量,研究阶段为1,否则为0)。
CABC: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解释变量,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为1,否则为0);
3.回归成果剖析。模型回归纳果在斟酌所有说明变量及把持变量之后,咱们发明:(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在α =0.1时显著负相关,支持假设1; (2)独董比例跟两职兼任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不存在显著线性关联,不支撑假设2和假设3;(3)总经理残余任期率与研发支出用度化比例在α =0.05时明显正相干,支持假设4。
2.独董比重在剔除两职兼任变量后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显著正相关。这阐明独董发挥了应有的监视和束缚作用,克制了股东和管理层正向盈余管理的水平。为了使独董施展更好的作用,应完善独董轨制并增强其本身的“独破性”和“专业性”,有效制约上市公司应用调节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进行盈余管理,保护宽大中小股东好处。
董事长和总经理由统一人承当时,总经理能对董事会施加更大的控制力,使得内部控制系统失效、盈余管理程度较高。两职兼任的总经理睬利用其对会计体系控制和信息披露权利,削弱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方式对业绩的影响,通过正向盈余管理降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增长公司利润。
POEXP=β0+β1FIRST+β2POIND+β3CABC+β4 LEAVE+β5SSIZE+β6RDINT+β7ALEV+β8APRO+β9PROGR+ε
二、研究设计
RDINT:研发强度(控制变量,研发支出总额于主营业务收人);
LEAVE:总经理剩余任期率(解释变量,总经理剩余任期于总任期)。
1.样本选取和数据起源。由于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于2007年起应用新准则所规定的办法,故本文以2007-2008年我国深市所有披露研发支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从中剔除了不合乎研究条件的两类公司:(1)未划分且难以断定资本化和费用化金额的公司;(2)调整后资产负债率>1和利润为负的公司,终极造成110组数据。本文相关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
2.变量定义与样本模型。对变量作如下定义:
假设2:独立董事比重越大,公司会计处理越稳健,对正向盈余管理抑制程度也越大,从而使费用化比例越高。
假设4:总经理剩余任期越短,越重视公司近期事迹,费用化比例越低。
FIRST: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解释变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数、总股数);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假设3:两职兼任的公司盈余管理空间较大,费用化比例较低。
我们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在α =0.05时显著负相关,支持假设1。这说明持股比例越高的大股东有很强的动机降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通过正向盈余管理增添利润、掩饰业绩。(2) 独董比重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在α =0.1时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2。这表现独立董事不再是“花瓶董事”,他们发挥了应有的监督和约束作用,维护了中小股东和公司的整体利益,有效抑制了股东和管理层利用降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以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动机。(3)两职兼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不支持假设3。这可能是由于很多上司公司履行了高管股权鼓励制,总经理兼任董事长同时也可能持有公司一定数目股份,这使得其和公司的久远利益趋势于一致,从而削弱了其利用降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以求短期逐利的念头。(4)总经理剩余任期率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在α=0.05时显著正相关,支持假设4。这说明总经理越靠近卸任,费用化比例越低。因为研发运动往往连续时间较长,在必定时光之后才干产生经济利益,而经理任期是有限的,尤其是越濒临离任时,越可能得不到研发所带来的利益,故剩余任期率越短的经理越会下降费用化比例以减弱其对业绩的影响。
研发活动作为技巧翻新源泉,日益受到企业看重。近十年来我国大中型产业企业研发投人,均匀增加率高达26.4%,研发支出逐步成为公司的一项重要支出,其会计处理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2006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公司用于研发项目标研发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两个局部,并划定研究阶段支出全体费用化,开发阶段支出有条件地资本化。由于研发支出是否费用化及费用化比例高下直接影响公司当期经营利润,因此研发支出不同的会计处理,会对公司财务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怎样差别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及研发支出是否知足资本化条件,均波及公司主观断定,这是否会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道路?
2.变量间的相关分析。依据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看出两职兼任和独董比重在α=0.01时显著正相关,说明在两职兼任的公司中须要更多的独董来进行监督和约束以防止两职兼任可能带来的内部控制生效;企业规模、调整资产负债率及调整利润总额显著正相关,研发强度和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调整利润总额与调整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因为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因而我们进行了多重共线性诊断。当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 ) >10时就可断定变量间存在重大多重共线性问题。经分析所有变量的VIF值都<10,因此变量间的相关性不会对回归方程发生太大影响。
控制变量中,调整利润总额和研发阶段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显著正相关,与预期结果一致,解释公司利润越大或名目处在研究阶段则费用化比例越高。企业规模、研发强度及调整资产负债率不通过显著性测验,其中企业规模和调剂资产负债率与预期方向相反,研发强度与预期方向一致。
本文以我国深市所有表露研发支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盈余管理视角对公司治理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为更正确进行分析,本文还考虑了以下除公司治理外可能影响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从盈余管理视角对公司治理和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的相关关系作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显著负相关,独董比重、总经理离职率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显著正相关。该论断提醒我们,完善公司治理是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新准则有效实行的主要条件。
3.总经理剩余任期率与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显著正相关。因为新会计准则下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存在较大的机动性,这给经理寻求在任期内获得更好的业绩提供了盈余管理的条件。为了避免总经理利用研发支出费用化为本人谋求短期利益,应改造对总经理业绩的评价方法,器重对企业长期发展才能评估指标的考察,并在激励机制中重视长期激励和精力激励,促使管理层目标与企业的深远发展目的趋于一致。
1.描述性统计。根据样本数据描写性统计结果,可看出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均值为52.7%;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绝对较高,最大值到达63.8%,均值为35.7%,这与我国“一股独大”景象相吻合;独董比重均值为36.8%,满意上市公司独董比重不少于1/3的请求;总样本有29家是两职兼任,占26.37%;总经理剩余任期率均值为51.1%;企业规模和调整利润总额尺度差较大,说明这两者在不同公司间的差别较大样本中研发强度均值较大,达到了4.2%;调整资产负债率最小值为3%,最大值达到了86%。
公司治理作为企业核心制度部署,为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提供了制度环境。公司领有会计政策取舍权,公司中不同利益主体—股东、董事、管理层对如何挑选会计政策有着不同的利益需要,故各方都可能从自身利益动身来选择会计政策。研发支出会计处理对盈余管理有正向和负向的影响,费用化比例确实定是研发支出会计处理中的一个要害,它与公司治理各方面因素是怎样的关系,成为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
控制变量中调整利润总额和研发进展阶段通过显著性检修并与预期结果一致,研发强度和企业规模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中企业规模与预期方向相反,研发强度与预期方向一致。
假设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从而费用化比例越低。
SIZE:企业范围(节制变量,企业总资产的对数);
APRO:调整利润总额(控制变量,税前总利润+费用化支出的对数);
ALEV:调整资产负债率(控制变量,总负债于(总资产一资本化支出));
POIND:独立董事比重(解释变量,独立董事人数二董事会总人数);
梁莱散等(2005)以为,研发投人产出效应存在显明的滞后性,研发活动往往在当前多少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能力给企业带来效益。因此行将离任的经理有很强的动机减少研发支出费用(Dechow, 1991; Bushee, 1998)。
POEXP:研发支出费用化比例(被解释变量,费用化支出:研发支出总额);
相关的主题文章:- 简析古代企业轨制下的内部会计把持
- 简析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问题与改良办法
- 常识经济时期对治理会计提出的新请求
- 煤炭企业全面估算治理
- 浅谈如何增强处所高校内部会计把持
- 浅谈企业团体的货泉资金内部把持模式
- 香港根本法澳门基础法研讨会在京成破 - 清华大学消息网
- 金勤献:市场驱动跟翻新支持是两个轮子 - 清华大学消息网
标签:清华财务培训班
